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12-09 15:38:10 | 浏览:
这两年文科被频繁唱衰,所谓“新质生产力”的风口不仅一点没落在文科头上,反而使文科在智能化、机器化的生产力转型面前,显得功能性岌岌可危。再加上媒体权威性下降,原先建立在公共传播资源稀缺基础上的新闻业职业合法性认同已不再有效,社会舆论场中反复出现“新闻已死”的说辞,“学新闻的”成为嘲讽和鄙夷。这些还不够,为了在社交媒体中与其他信息传播者一同争夺注意力流量,中央、省级、市级、县区级媒体扎堆传播“人情味”新闻,甚至是“鸡毛新闻”(琐碎的、不重要的新闻信息),进一步造成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价值认同感下降。另外,传播学一直以来被称为“十字路口”,学科理论体系很多受益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自身的学术研究课题与发展脉络不够清晰。尤其是我国的传播学很大程度上是改开后接受西方传播学体系的影响而形成,尚未全面建立自身的传播学研究范式与体系。
正是一头面临着新闻实践、新闻职业、新闻行业的合法性危机,另一头又始终处于对学科体系的探索之中,使目前学界对“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问题展开了普遍讨论,这些问题也自然出现在新传试题中:①新闻传播学科为什么要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
②谈谈对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新闻传播学科在构建学科自主体系中的突破点。
一整个学科发展问题、新闻实践的问题从来不是简单的某种现象或某个理论讨论,而需要全面地了解学科目前存在的发展矛盾,拥有未来如何改变、调整的眼光(真的很难!让教授们来讨论吧好吗!不要难为研究生们了!)。本篇推文会详细讲解这类题目中容易出现的考法,包括背景与原因、意义,以及建议(怎么做)。
IM电竞官网。基本的框架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不同问法直接回答时的侧重点(可能就是原本的背景成为了目的),在平时总结答题思路时也可以多加留意论述重心、落脚点。☆论述段落里也
,还有在论述部分有些不够流畅、经常要想一段时间的朋友可以参考,尽可能把一段论述拆分为不同的部分,以框架式的思维解决论述表达问题。
,尤其是美国的传播学体系如何形成,着重介绍了一套从二十世纪初芝加哥学派开始,到五十年代左右经验学派效果研究成熟的发展脉络,导致传播学科尚未构建起属于我国自身的研究背景、历史,例如华夏传播、乡村传播等也只是近年兴起的话题。同样,新闻学科中客观、真实、舆论等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学、专业主义的产物,很多内容不符合我国基本实践情况,造成初学者应用混乱,教学内容意识形态浓厚等问题。只有立足我国基本情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无论是传播学和新闻学,才能够更好地建立学科自主性。
包括新闻客观性的实践规范、新闻真实的实现原则、新闻伦理的遵循标准等。但在网络媒介中,此前因占据稀缺公共传播资源所形成的传媒权威性与记者身份合法性,被开放、共享的数字平台解构,新的舆论环境与公共传播生态要求构建新的新闻业、新闻学科研究议题,例如报道客观性危机、媒体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均需要重新考虑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内容。此外,数字传播带IM电竞官网来的媒介泛化、万物皆媒的景象将个人、媒介与传播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从未像当下一样进入到由媒介打造的数字空间中,也从未如此密集地与他人沟通。“传播”问题不仅成为重要观照对象,更进入到基本社会伦理体系中。因此,如何理解新闻、研究传播现象成为我国打造中国传播学自主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胡正荣认为,我国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科研究议题复杂,不断地向外扩张研究范畴,
像是“媒介物质性研究”将媒介概念持续泛化,研究的对象无限扩容,看似学科不断“推陈出新”,实则缺乏深度与学理价值[1]。另外,新闻传播学科经常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例如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不仅使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有时也依赖些晦涩难懂的“词句”“概念”为自身研究成果增加阅读门槛。不管是海德格尔的“新常人”,还是尼采的“超人”,再或者是吉登斯的“脱域”,如果是为了增加学理意义还情有可原,但大部分论文只是“班门弄斧”,研究内容不如其他学科深刻,最终只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内卷”。只有打造学科自主性,才有机会确定学科核心议题与概念,研究其他学科无法涉足的内容。
一方面,只有从学科历史与研究环境中明确思想立场,把新闻传播与中国本土化实际国情结合起来,才能够创新、推动新闻传播学科在世界中立足;另一方面,及时的学科调整是为了培养出适合当前研究生态的人才。传统新闻传播学科高校培养机制往往侧重新闻人才实践,如今不仅需要调整好实践人才培养机制,融入更多数智化技能教学与培训,还要在传播学领域扩充中国传播学研究内容,弥补学科框架不足。最后,建设新闻传播自主学科体系也是为了更好回应“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让人文社科均做好转型、建设准备,也提高新闻传播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地位。
传统新闻理论是根据大众媒介传播生态中的新闻实践活动归纳总结而成,在共享、开放的网络媒介中已不再完全适用。
等问题均说明新闻传播学科知识体系亟需革新。同样,传播学的研究范畴随着“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智媒时代来临而不断扩张。如今,新闻传播学界持续要求更新、建立新闻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不但能够使报道要求、观点得以调整,更好地指导新闻生产实践,帮助媒体重塑社会公信力与职业合法性,还能够使传播学研IM电竞官网究立足现实需要,为公众提供合理的媒介交往建议,也为厘清传播学研究重点提供了参考建议。
其中,无论是新闻学中对西方专业主义实践要求、民主政治与新闻报道的讨论,还是传播学里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历史介绍、框架搭建,都表明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目前具有较强的西方依赖性,甚至容易出现意识形态偏差问题。因此,建设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能够使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议题、研究出发点与研究理论来源更多地以我国当前社会、政治背景为依据,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华夏传播、传统文化与民族传播中入手,培养根植于本土与新兴发展的研究人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
传播学被称为是人文社科研究的“十字路口”,其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与议题时常来自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
在例如“媒介物质性”“媒介可供性”等概念使传播学研究议题持续扩大的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对象更加复杂多变,任何与传播、新闻、信息有关的内容似乎都可以纳入研究视角。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科边界模糊,研究效果局限在泛泛而IM电竞官网谈,甚至刻意使用其他学科中晦涩的知识,增加阅读门槛以提升学科价值。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搭建是为了防止相关情况出现,能够帮助学科研究者更加清晰地抓住研究重心,明确学科研究边界,例如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社会舆论、新闻实践等,把握好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界限,吸纳更多元的、垂直的、专业的新闻传播学科研究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当前学科研究内部部分研究者“生硬造词”“过度矫饰”“量大于质”的不良情况。
在基本教学与研究场景中融入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发展脉络,不应只强调西方学科的制度化发展背景。这一改变在新闻学体系中已有部分成果。例如在原先以专业主义实践理念优先的教材中,出版了若干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书籍,学科研究中开辟了相应的社科基金支持渠道,把诞生于西方的新闻理论进行本土化、中国特色化的改造。同时,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重心也应有明确判断,新闻学的理论与实践要实现充分结合,传播学在信息传递、媒介技术、内容分析等若干方面需有清晰明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不能只满足于对其他交叉学科表达的“套用”上,要在传播的历史、媒介与未来中建立自身的研究视角。
无论是实践性还是学理性的研究,都需要有完善的人才教学场景与培养机制。人才是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方面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在研究设计、议题、方法与范式创新上,都需要合适的建设型、研究型人才。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为了“创绩效”“保任务”而过度创新、扩张的情况。此外,面对当下诸多研究成果缺乏现实意义,新闻传播学面临社会质疑、研究合法性危机等情况,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过程也应着重要求研究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理论意义,及时改革新闻学科框架,使之不断适应数字新闻业、社会化新闻传播模式的变化,找到新闻学、新闻业、新闻人在当下新的身份定位。
新闻学、传播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学、心理学的影响,也是西方政治制度下的产物。由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状态的差异,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思路重心。从历史角度上看,欧洲偏向批判,美国偏向实证。
这也说明,除了要站在我国基本社会实践、社会治理的现实角度上做好新闻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还要及时跟踪、把握、融合国外新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计算传播、网络科学等。最后,只有新闻学、传播学丰富自身研究脉络,在保证学科独立性的前提下做好交叉学科合作,才能够持续提升其在人文社科中的学科地位,真正做到自主、自立、自强。♡
[1]胡正荣 叶俊. 从主体意识到普遍意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化路径[J]. 《中国编辑》, 2024.